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云生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A flavonoid metabolon: cytochrome b5 enhances B-ring trihydroxylated flavan-3-ols synthesis in tea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茶树存在调控B环二羟基和三羟基化合物合成差异的蛋白酶复合体,鉴定了一个细胞色素b5蛋白作为桥梁特异的增强三羟基儿茶素的合成。
茶叶因富含B环三羟基类黄酮(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具有较高的健康价值,倍受学者关注。然而,茶树体内类黄酮代谢通路如何构建及其调控机制是业界未解之谜。该研究利用空间代谢组和LC-MS等技术解析了不同叶色茶树品种不同羟基化类黄酮的积累规律。利用酵母双杂、BiFC等蛋白相互技术明确了茶树类黄酮代谢复合体的存在,证实茶树体内以C4H、F3’H等P450蛋白为锚定蛋白,结合可溶性功能蛋白,以实现生物合成的多样性和高效性。
作为催化B环5’位羟基化的唯一酶,F3’5’H与类黄酮代谢相关蛋白不存在直接互作,仅与类黄酮途径上游蛋白存在间接互作。利用酵母文库筛选,该研究鉴定到了一个桥梁蛋白CB5C,其作为F3’5’H的专性电子传递蛋白,显著增强F3’5’H的羟基化催化活性。这也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在体外检测F3’5’H催化活性问题。
该研究从代谢区室的角度揭示了茶树类黄酮化合物多样性和高效合成的机制,并为茶树幼嫩叶片中B环三羟基儿茶素的大量积累提供了新的见解。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云生和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夏涛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生命科学学院已毕业博士阮海翔和高丽萍教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安徽农业大学为该论文通讯单位。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2760、31770729和U21A20232)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D1000601)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