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势下,生命科学学院积极鼓励并大力支持在校大学生融入到创新创业氛围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课题,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及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达到“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近年来,在全院高度重视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较好成绩,硕果累累。
扎实理论,打牢基础,引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
以大学生创新基金为支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相关教师课题团队中去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学院自2012年以来成功立项了以2013级生物科学盛玲玲同学主持的“砀山酥梨CAD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候选基因克隆”项目为代表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7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5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139项。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课题时,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深入实验室,锻炼培养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创新创业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赛促学,小试牛刀,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学院学子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接触前沿,拓宽视野,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近年来学院选派的以2012级生物类创新实验班王俊杰等同学团队为代表的“水稻有益内生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以及其他相关创新创业团队的作品,在参加国家级、省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征文比赛,省“双百”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多项荣誉。学生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竞赛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一步优化项目内容,完善作品,在竞赛的历练中成长。
学做结合,成果孵化,指导学生制作创新创业产品
将理论转化为成果是由创新到创业的关键,学院学子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资源,发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优势,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帮助下,不断尝试和探索将创意转化为实物,将构思转化为产品。学院先后成立了“七彩桑田”创业团队、“源麦精酿”创业团队以及“绿色生态富硒食用菌产业链”创业团队等三个团队,他们成功生产制作出具有安农特色的精酿啤酒、桑叶茶、桑葚酒、蚕丝蛋白手工皂、食用菌脆片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得到了学校师生、社会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实战操作,注册公司,帮助学生组建团队正式营业
随着学生创新产品加工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的日趋完善和成熟,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源麦精酿”团队于今年3月以2013级蚕学专业在校生黄大军同学为法人,成功注册成立“合肥源麦啤酒有限公司”;“七彩桑田”团队也成功注册了特色鲜明的产品商标,两个团队入驻我校大学生创客空间A区实训区。在更高的平台上,团队的创新创业产品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创新在理论,创业贵践行,生命科学学院将一如既往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扎实推进该项工作;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渠道,与时俱进,孵化出更多更有特色的创新创业团队,力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成一张靓丽名片。